可持续发展|绿色转型挑战重重 如何把握长青未来
2022年12月20日 来源:国际产业网
跌宕起伏的2022年即将过去。回望这一年,全球疫情蔓延、极端气候频发、局部冲突升级、能源危机加剧,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人们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呼声也日益强烈,推动全球经济绿色转型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中国也为此贡献了一系列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双碳”战略目标的提出,新能源产业的崛起,无不表明中国应对气候环境问题的决心以及引领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担当。
12月20日,由《财经》杂志主办、华夏基金战略支持、盟浪可持续数字科技提供研究支持,以“多重挑战下的全球绿色转型”为主题的2023《财经》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暨长青奖颁奖典礼在北京成功举办。
本届论坛围绕全球绿色转型的变局与使命、可持续发展的当下与未来、ESG投资的实践与坚守等话题,邀请来自监管、学界、国内外上市公司和金融机构等重磅嘉宾,凝聚各方智慧,展开高水平的思想碰撞与观点交锋,为各上市企业与金融机构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有益借鉴。
“减碳与增长的矛盾是绿色转型中的最大挑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在峰会上建议,中国应该、也必须走一条“增量优先、以新代旧、激励创新、市场驱动”的转型之路。
中投公司原总经理、中国证监会原副主席高西庆则提出了新范式下的ESG投资,“二十大报告里非常明确提出,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这一点必须非常重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的建设。否则,我们所讲的ESG投资就会有偏颇。”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理事屠光绍也认为,践行ESG理念必须提高公司治理能力,“中国公司与企业践行ESG理念微观上是对公司治理的一次全新升级,宏观上也促进了中国特色公司治理体系往更开放与更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G’是ESG的底座,是ESG得以实施、实现的保障。”全国社保基金原副理事长王忠民表示,过去在‘G’当中注重公司治理,今天更多强调的是不仅有公司治理,还有公司治理向下延展的每一个家庭、个人、社会行动人的行为治理,以及往上的社会治理。
全球绿色转型的变局与使命
为应对环境变化并寻找后疫情时代新的经济增长点,2022年世界主要经济体均加大了对绿色低碳领域的投资,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已成为全球产业竞争的重点。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引领了中国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这也将成为中国未来数十年内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基调之一。在政策指引、市场驱动和技术赋能的合力之下,中国的“双碳”蓝图正照进现实。
《财经》杂志社副社长刘霄表示,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时代背景下,无论实体产业与金融机构都在一步一个脚印的往前走,“我们已经携手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过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美丽中国。”
究竟什么是企业的绿色转型之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目标影响力指导委员会委员、社会价值投资联盟主席、盟浪可持续数字科技董事长马蔚华认为,可概括为“三高转三低”,高能耗转低能耗,高排放转低排放,高污染转低污染,“在这一过程中要完成生产资料的转变,比如清洁能源取代化石能源,生产方式的改变由循环利用和数字经济取代传统方式,生产记录的转变可使用减碳技术、再生能源等无碳技术,以及CCUS的碳捕捉、碳利用与封存去碳技术。生产工具的转变,比如锅炉等专用设备,照明等电器设备,喷水等通用设备,以及仪表等监管设备。”
对于广大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而言,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并非一蹴而就。中国企业ESG信息披露尚处于发展初期,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刘逖表示,“近年来,上交所一直在大力引导上市公司绿色低碳发展,具体包括充分发挥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大力支持绿色企业和项目融资;持续完善ESG信息披露规则,强化上市公司可持续信息披露;深化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引导国际投资者增配ESG中国市场。”
北京绿色交易所董事长王乃祥也表示,北京绿色交易所一直在持续完善碳定价、碳量化和碳金融等方面的核心能力,助力企业实现双碳目标,“比如全国CCER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已经开发建设完成,符合条件的绿色项目产生的减排量可以通过北京绿色交易所进行集中交易。企业碳账户和绿色项目库系统,可实现企业碳排放的自动核算和动态监测,同时引入碳排放表现评价、绿色分类等级评价和ESG评价等多维度绿色评价体系。”
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党委委员、副秘书长黄丽萍看来,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共同课题,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内涵之一。从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到后工业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不断演进的历史进程。从共同发展、高质量发展、外部成本最小化出发,可以发现一些新的ESG伦理。“可持续发展的伦理探索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是我们推动ESG投资、促进共同富裕和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动力。期待基金行业能够立足我国实际,在ESG投资中充分挖掘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不断丰富和优化ESG投资实践。”
华夏基金总经理李一梅也分享了自己对于ESG投资的洞见:“回望即将过去的2022年,“黑天鹅”事件轮番上演,可持续投资也经历了许多严峻考验。主流ESG评价体系受到质疑,油气公司股价攀升,而新能源、ESG主题指数走势一度不及大盘。尽管质疑和争议不断,ESG投资依然稳步前进。全球ESG市场热度在经济下行周期中降温,但依然保持净流入。中国ESG生态的参与主体日趋多元、活跃度提升,ESG资产管理规模不断扩大。”
第五届《财经》长青奖揭晓
《财经》杂志长期关注可持续发展与绿色金融。作为中国金融市场进程的见证者与参与者,《财经》杂志自2019年开始举办“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邀请来自监管、学界、实体企业、金融机构等共同讨论百年变局下的义利共创。同时,为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上市公司、金融机构颁发“长青奖”。
“长青奖”旨在通过科学严谨的评估体系和评估方法对企业和机构的价值、创新、效益进行综合评估,致力于发掘并表彰中国具有较高可持续发展价值的企业和机构,为推动行业良性可持续发展尽绵薄之力。如今,长青奖已进入第五届评选,累计为300余家企业和金融机构颁发了奖项,并被多家上市公司年报引用。
社会价值投资联盟(下称“社投盟”)和盟浪作为“长青奖”的研究支持单位,承担了数据支持及可持续发展价值评估工作,为“长青奖”评选进行专业赋能。为打造具有公信力和权威性的评选,本届“长青奖”举办了专家评审研讨会,数十位受邀专家学者,基于学术研究、行业观察、投研实践等丰富视角,在评选指标完善、研究模型迭代、奖项设置优化等方面提出了专业建议。
峰会现场,第五届《财经》长青奖获奖名单正式揭晓!本次评选活动于2021年9月30日正式启动,共569家金融机构、705家实体企业进入初选池。接着,有40家金融机构、69家实体企业进入评选范围。根据专家代表多轮审议及公示情况,最终52家企业脱颖而出,斩获七大可持续发展系列奖项。
其中,中兴通讯、长城汽车、中国神华、中国石化、华夏基金五家公司荣获可持续发展系列最高奖项——可持续发展贡献奖。
与此同时,为了能够进一步发现、识别追求特色价值创造的企业,《财经》杂志设立“长青奖价值表现奖”,评选范围瞄准细分领域、新兴行业,评选方向更聚焦于符合国策要求和行业追求的价值创造。最终,共有11家企业和机构入选,覆盖金融、互联网、消费等多个产业。
峰会当天,华夏基金、社投盟与《财经》杂志联合发布了《2022中国ESG发展创新白皮书》。白皮书从关键概念和体系化的研究框架出发,将学术性和实践性、基础性和前沿性充分结合,为ESG实践的进一步深化铺路筑基。
由盟浪和社投盟共同组织专业研究人员编研发布的可持续发展蓝皮书——《2022年可持续发展价值评估报告》(下称“蓝皮书”)也在会上发布。该系列蓝皮书已连续4年发布,作为中国首个聚焦于企业可持续发展价值评估的权威研究报告,蓝皮书曾荣获第八届中国软科学奖特别奖。
蓝皮书中,部分沪深300中的上市公司登上了义利99榜单。盟浪可持续数字科技CEO、社会价值投资联盟创始秘书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金融技术委员会委员白虹描绘了“义利99”的榜单和画像,“‘义利99’是在沪深300当中选出综合得分前99的公司。在过去五年当中‘义利99’的分差逐步在缩小,沪深300的得分在逐步提高,说明可持续发展理念正在渗透到所有的头部机构。从‘义利99’的平均营收、市盈利等来看,‘义利99’遥遥领先。”
过去四年,“长青奖”一路见证了中国金融企业与实体企业拥抱可持续发展的历程,选拔出各行业标杆,弘扬优秀榜样的力量。随着碳达峰、碳中和话题深入人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终于经过漫长的播种与成长,结出了累累硕果。未来“长青奖”也将继续作为“义利并举”理念的积极倡导者,为中国探索可持续发展实践本土路径助力。
(责任编辑 胡杨)